土十条拒绝用烧钱方式修复污染土地

2019-09-09 淮安装修公司

原标题:土十条:拒绝 烧钱 修复污染土地

2015年4月9日,北京焦化厂修复方修建膜结构大棚,工人们将污染土壤在密闭车间内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工作。参与起草 土十条 的相关专家表示,土壤治污思路重在风险防控,不会投入万亿国资搞 大修复 。

2016年5月 1日,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甫一发布,立即引发舆论热议。

此前一年多的时间内,各大媒体围绕 土十条 有过很多猜想或 揭秘 ,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凭各种 内部信息 和经验,预测 土十条 将拉动环保产业市场有多大。有人预测数万亿,有人预测至少是十万亿甚至几十万亿。

然而,姗姗来迟的 土十条 却让业界期盼的热情 降温 不少。参与起草 土十条 的专家表示,土十条草案前后修订50多次,最重要的是防治理念转变。从一刀切的指标控制到综合风险防控,国家并不准备搞全面的污染土地 大修复 。

备受瞩目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 土十条 )于上月底公布。一年多来,环保产业内预测 土十条 将带来数万亿元的治污投入落空。

这可能跟前期的引导有关。 参与起草 土十条 的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谷庆宝说,2014年4月,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发布, 全国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 达16.1%。社会上就有人说,土壤污染率这么高,国家要投入多少万亿来治理。

谷庆宝认为,治污的目的是不让其对人造成危害,并非一定要把污染物从土里取出来。

经我们测算,根据 土十条 的要求,国家将投入的资金在4500亿左右。 谷庆宝说,其中包括监测、评估、风险防控和治理试点的投入。 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就把全国的土壤修复干净,产业界对于这个太着急了,有点急功近利。

多名环保专家表示, 土十条 背后也揭示中国治污理念的转变,土壤治污是一个大治理的过程,强调风险控制,不会简单依赖投入巨资搞 大修复 。

土十条 出台前修改50多次

多名专家介绍,土壤污染防治并不等同于土壤修复,修复是要把土壤里面的污染物 拿出来 ,使得土壤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很烧钱,效果也未必有多好。关键是,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必要。 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看来,从污染土地尤其是受污染的耕地里 拿出 污染物,是最末端、最迫不得已的一种治理方式。

土壤本身就富集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有些地方的地质条件本身使得土壤中天然含有 超标 的各种重金属等物质。 陈能场告诉《新京报》,土壤污染的防治本质上是要在保护土壤不受污染的基础上,分类合理利用土地。若是不分青红皂白,按照一刀切的标准来对大面积的土壤进行成分重组,这难道是要改造地球吗?

真要那样的话,或许就会成为一场大跃进。 陈能场说。

然而, 大修复 的呼声已经蠢蠢欲动了很久。

在 土十条 编制期间,各种关于政策导向的舆论从未间断。多位环保产业界和学界人士告诉《新京报》,参与 土十条 编制的多个部委、部门和相关专家在一些治理路线、划分和评价标准的细节上都有过诸多相持不下的争论,修改了50多次的草案跟最初的模样也已大相径庭。

其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壤污染防治究竟是应该以风险防控为主,还是需要国家拿出决心和财政支持,搞全面的 大修复 。

环保产业界的 大修复 呼声也一度高涨,甚至盛传国家将拿出10%的土地出让金来治理大面积的耕地污染,有人预测至少是十万亿甚至几十万亿。

最终面世的 土十条 却让业界的热情 降温 不少, 土十条 并未涉及土壤修复等相关部署。

参与起草 土十条 的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谷庆宝认为,土壤和空气、水不一样,人并不直接消费它,只要做到合理规划、物尽其能就可以。

比起监测等来说,修复土壤要花的钱多得多。 谷庆宝说,目前 土十条 所体现的治理思路是比较务实的, 中国不能再走大跃进的弯路。

中国地产是中国互联中心·中国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站。以引导正确的行业舆论导向为己任,为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产业提供一个高效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胃反酸

术后腹胀便秘吃什么好

安徽好的治牛皮癣医院
天津治妇科最好的专科医院
杭州好的治癫痫病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