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爆山西省平遥县二亩沟煤矿发生事故无人监

2020-07-02 淮安装修公司

爆;山西省平遥县二亩沟煤矿发生事故无人监管

二亩沟煤矿位于平遥县段村镇文祠神东部一带,是平遥峰岩煤焦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2010年煤矿整合以后属于基建矿井,预计2013年8月投产。经核实,该煤矿从整合以来一直大肆生产,期间多次出现矿难(均有视频资料),为什么该煤矿发生多次安全事故无人监管,是该矿有什么背景?还是某些领导充当了保护伞? 减少瞒报事故最重要的是安全监管到位,监管人员尽职尽责,构建多种监督机制,让打算瞒报事故者闻风丧胆。 8月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通报指出,7月份连发4起煤矿迟报、瞒报、谎报事故,要严厉打击和查处事故迟报、瞒报、谎报行为。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黄毅说,要警惕煤矿瞒报、迟报、谎报事故出现抬头趋势,支持严厉打击事故瞒报行为、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严肃追究事故的有关情况,及时曝光迟报、瞒报、谎报事故的企业。 事实证明,在公众和媒体监督无所不在的当下,煤矿瞒报迟报事故基本上都是纸包不住火、玩火自焚,瞒报迟报事故的相关者受到严厉处罚,丢了乌纱帽,甚至被追究刑事。经监管部门核实,近年来全国瞒报事故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煤矿明知故犯、敢于顶风而上瞒报事故呢? 瞒报事故频现 (均有视频资料) 2011年9月9日临晨1点左右,山西省平遥县峰岩集团二亩沟煤矿发生一起液压柱倒塌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该矿与死者家属高额私了。 死者:邢明光,男,45岁左右,平遥南常村人。 2011年10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山西省平遥县峰岩集团二亩沟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绞车钢丝绳断裂事故,造成1死3伤。事故发生后,矿方依然与死伤者家属私了。三名伤者送往平遥县古陶骨伤科医院救治,死者于10月28日埋葬平遥。 死者:武晓东,30岁左右。伤者分别是:王和状,郝培彪,史海墠。图为二亩沟煤矿2011年10月发生安全事故的一名伤者 肇事者:王林,王和状之父 2012年7月底该矿事故再次发生,液压柱坍塌造成一人重伤,事故发生后送往了太谷二院,直至今日仍昏迷不醒。 接到举报后,于2012年8月30日赶到了山西省平遥县,上午10点45分在平遥县政府见到了办主任王增兵,说明来意后,王主任建议先去安监局了解情况。 31日上午,来到平遥县安监局,见到了孙局长,孙局长介绍,到目前为止平遥还没有发现过瞒报现象,二亩沟煤矿属于持证矿井,还没有竣工大验收,验收后六证才能齐全,2010年煤矿整合以后它属于基建矿井,不允许生产,只允许工程建设。而之前已向多名工人了解到,该煤矿一直在大肆生产,每天井下出煤高达两千吨之多。 随后要把关于矿难的相关照片和视频资料让孙局长看一下,只看完照片后,孙局长告诉:照片可以在上随便下载。 当让孙局长看视频资料时,他又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不看视频。 令不解的是,作为一名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的领导,有更有义务的去倾听一些关于安全事故的真相。就算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来投诉,也应该虚心的看完视频资料,再来确定是与否。然而,这名安监局长却直接拒绝了的视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背后隐匿腐败 据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黄毅分析,瞒报事故的发生与一些地方安全监管上不到位、存在某些漏洞等问题密切相关。瞒报事故不仅是企业瞒报,还有相当多的是地方政府参与瞒报。一些小煤矿、小工厂瞒报事故,怕一旦发生事故之后按照规定被关闭,所以为了瞒报有时不惜以数倍高价进行赔偿,当然也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怕影响自己的个人政绩影响,或者与事故单位存在着利益关系,也会参与瞒报。据已查实的案件来看,很多重大事故背后都存在腐败、失职渎职、官商勾结、保护伞等问题。 随着公众举报、社会监督不断加强,一些不良矿主瞒报事故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给监管者带来了很大难度。很多地方的矿难瞒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调查很长时间才能核实。黄毅表示,瞒报事故就是违法犯罪,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情节严重要追究刑事。 问责其实不难 我国正逐步建立瞒报事故进行追究的法律体系。2011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安全生产事故瞒报、谎报行为作出专门查处规定。办法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并由公安机关依照《安全生产法》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矿长、厂长、经理。 近年来对于瞒报迟报事故的惩处力度越来越大,问责机制也越来越健全。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甚至明确,瞒报谎报将从重处罚,标准选择处罚幅度内的较高值甚至最高幅度。 然而,瞒报却始终没有彻底解决,虽然数量总体减少,但某一个时期却频发。很多专家学者分析杜绝瞒报事故良策也很多,但追根溯源,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让各种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名医在线咨询
在线医生免费咨询
品牌医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