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如何走出更年期重放光彩
2020-07-09 淮安装修公司
旧城如何走出“更年期”重放光彩?
中国环境报见习 李莹 编者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增加,旧城更新也成为许多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曾经是城市核心的旧城,如今存在着环境脏乱、建筑老旧、道路拥堵、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但同时,旧城也蕴含着城市的文化,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旧城该何去何从?如何破解旧城的“更年期”综合症?本期城市版关注旧城更新如何实现生态化。 专家观点 旧城更新怎样体现生态化?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迅猛,有数据表明,2002年~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预计到2025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旧城更新成为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旧城区面临的环境脏乱、交通拥堵以及基础设施的不配套等问题,如何在更新中予以避免,又如何体现生态化?就此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沈清基和济南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刚。 什么是旧城更新的生态化? 将旧城区域作为一个生态单元,使之转化成为生态型城市功能区的过程 在沈清基看来,旧城更新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旧城区环境清洁、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旧城区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市传统文化物质载体和要素得到充分保护,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得到均衡和持续的发展。要想实现这种理想状态,沈清基说:“就要以生态学思想和理论指导旧城更新的思路,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旧城资源和诸项关系进行配置和调整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旧城更新的生态化。” 沈清基进一步解释,旧城更新生态化是将旧城区域作为一个生态单元,使之转化成为生态型城市功能区的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它是通过对旧城的生态分析和评估,找出制约旧城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和问题,分析经济社会活动与旧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寻求调节旧城发展与生态环境、旧城更新人口合理规模、经济开发强度及环境效益等关系的途径。 沈清基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旧城更新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旧城区改造分为3种类型,要重视旧城区的传统格局、肌理和风貌特色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土地增长和区位地租的不同,城市旧城的发展也往往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区位的旧城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那么,不同地区应采取哪些不同措施? 沈清基告诉,旧城区改造应分为3种类型。一是处于历史保护区的旧城区,是指保存完好的老街区段、历史文化点、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应以保护为主,不能随意改变现状,只能是对其外貌、内部结构体系、功能布局、内部装修、损坏部分以及外部环境的进行整修或整治。迫不得已进行改造、新建时,不得有损原有风貌格局。 二是处于城市中心区的旧城区。包括建筑质量及风貌已遭破坏,以及为了保护重点保护区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保护区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区、城市特色风貌,有的处于城市中心区域,有的是对城市风貌产生重大影响的部分区域。这一区域应以维修、整理、修复、环境整治以及拆除重建相结合的方式更新。新建或更新的建筑形式应不破坏旧城风貌,其造型、体量、色彩、高度等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 三是处于城市边缘的旧城区。主要是目前夹在新城中间,现状破旧不堪、环境恶劣、无保留价值的民居和停产的企业用地范围,应按照城市规划统一拆迁、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应该注意的是危房区棚户区改造这种大拆大建的方式,对旧城传统风貌甚至一些重要历史性建筑会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如何进行成片改造还需要研究,成片改建虽是旧城改建的一种方式,但要根据所在旧城区情况慎重定位。 沈清基强调,要重视旧城区的传统格局、肌理和风貌特色。控制旧城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调和风格,从视觉环境角度来研究城市的特色保护,处理好旧城的内部和外部形象。 刘刚认为,旧城更新规划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和完善土地使用功能。可适量引进商业活动,增强地区活力,但一定要注意延续历史传统和满足原有居民的生活要求。另外,要注重研究地块的生态环境容量、土地开发适宜度,确定土地的生态开发极限,旧城更新的开发改造强度不得超出地块的生态环境容量。 沈清基提醒说,应采取适当的改建实施步骤和方法,避免大规模拆迁改造。旧城不能急于求成,规模较大的成片改建以分步实施为宜。改造过程要保持城市生活的连续性,延续社区传统文化,促进居民主动参与。 主要物质要素如何生态化更新? 总体布局生态化、建造技术和设计生态化、建筑材料(工具)生态化和管理生态化 沈清基告诉,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绿地是旧城生态化改造的主要物质要素。这些要素要实现生态化更新,主要从总体布局生态化、建造技术和设计生态化、建筑材料(工具)生态化和管理生态化4个方面来实现。它实质上是通过具体技术手段和措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旧城区的环境改善,充分提高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使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经济和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旧城建筑更新应采用再利用的方式,尽量避免拆除翻建。英美的统计数字表明,再利用的建筑成本比新建同样规模、标准的建筑可节省20%~50%的费用。要大力推广使用生态建材(即绿色建材、环保建材等),选择具有节能、低污染、可循环等特点的技术进行旧城建筑更新。沈清基说,目前采用生态技术建设的节能建筑,如改变建筑物的朝向、布局,改善自然通风等,其能耗仅为一般建筑的30%。 在基础设施更新方面,刘刚认为,主要包括绿地、道路、垃圾、地下管线等设施的管材、材质等的生态化更新;对供电、供热、供水等能源和资源利用的生态技术更新或生态化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循环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的利用、能源和水资源有效管理、物质资源和废物的管理,如垃圾分类的真空系统等。 旧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旧城发展面临的桎梏之一。沈清基认为,道路系统更新生态化措施具体包括:增强次干道,支路的利用率,改善旧城区域内交通环境,实现微循环,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减缓拥堵。结合旧城特点,坚持“小街坊、多通联、外围疏导”原则,提倡“小尺度、高密度”的路布局模式。尽量保护巷弄的城市肌理,保持原有格局、尺度、走向等。强化生活气息,以满足步行、非机动车为首要目标。加强旧城区道路生态化设计及建设,如改进道路绿化带排水方式、增强路面透水性、减少路面噪声、改善路面聚热性等措施。发展大容量的生态型交通工具,如建设地铁轻轨、完善公交系统、鼓励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开发区域内节能型交通工具等。 “绿地系统建设,对于旧城更新生态化来说,也至关重要。”刘刚说。要充分利用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地区,诸如低洼地、地下水回灌区、地质不良地段、景观价值良好的地区等,进行绿地建设,提高绿地建设面积和范围。积极发展屋顶绿化、围墙绿化和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率。要修复绿地系统的自然生态结构。保护或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重视乡土树种,避免采用单一植物种植。要重视道路、河道等绿化廊道的建设。通过绿色廊道,连接起散布于城市的,具有各种各样的绿地,形成绿地络结构,建立起基因、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通过绿色廊道的设计,使旧城区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生态系统自主地进行物质、能量以及生物基因的交流和循环,以及城市内部的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此外,旧城区中绿化面积本身就非常少,因此更新规划中应该就近选择位置,建设生态补偿绿地,同时提高其生态价值,达到城市整体生态平衡。 刘刚告诉,开展实施旧城更新生态化首先需要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其次是生态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第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各城市的旧城区根据条件不同,可选择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旧城生态建设和旧城生态化更新规划编制及评估等步骤开展,也可采取旧城区建筑、道路、基础设施和绿地主要物质要素更新生态化等一系列措施来完成。这些措施可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逐步开展。 走进现场 想逃离又依依不舍 在北京,天坛往东一条南北方向的路叫幸福大街。听起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但现实呢? 在春天的一个午后,来到了这里。这一地区俗称崇文六号地,是东城胡同“最后的存在”。整个区域东起幸福大街,西至崇文门外大街,南临法华寺、文章胡同,北止广渠门大街,涵盖数十条胡同,涉及居民超过8000户。这里住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北京们。 在这一片低矮的房屋外,是一堵崭新的灰墙,墙上用刚劲有力的字体写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走在宽敞的幸福大街,没有人会留意墙后是怎样的风景。但细心的人还是会看出些许端倪。 走进这片平房一个窄窄的入口,一堆并未覆盖的渣土随风四飞。进入胡同,另一个世界展现在眼前。这里是被外国人认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四合院式建筑,但如今却成为人们最闹心的大杂院。在这里,一家人挤在一间房中并不稀奇。 为了尽可能扩大居住面积,有条件的将自己的房子改建成两层。没条件的,就在自家房上搭起了木屋。临路的人家则在沿街的一面扩建房屋。这里建房生意格外好。每不足百米,就有一户人家正在建房。一个站在建房前的中年男人笑着谈论着前晚西城区区长为私搭乱建头疼的:“不私搭乱建行吗?家里等着娶媳妇,外面上百万的房子谁买得起?先得有个地方落脚再说。”在胡同口,3个建筑工人蹲在太阳下,等活干。 胡同在这里变成了歪歪扭扭宽不足两米的道路。而在延庆街7号、9号的院子里,延伸向最里间居民的长近百米的走道两边,也被密密地堆满了各种杂物。房主苦笑说,要是得了心脏病,就横竖一个死,救护车都进不了。 密密的如蛛一般的电线把天空分成了不规则的碎块。但人们丝毫没有对这煞风景的“蛛”的抱怨,因为它们是线、电线、有线电视线,它们带来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而这里至今还没有通煤气、暖气、下水道。 人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也是人们不得不去的地方是公共厕所。厕所外,一滩黄黄的脏水清晰可见。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渣土,在雨天化成了泥汤。每到雨天,这里还没有外面车来车往的马路干净。一位居民说,这里的雨水井,夏天流雨水,冬天盛大便。 在一个废弃倒塌的房子里堆满了邻居倾倒的各种垃圾,已有1人多高。人们都想离开这里,有点能力的人都已经搬出去了。 79岁的王大娘坐在路旁晒太阳,她17岁住进来,就再也没有离开。王大娘不想离开,这里有她一辈子的记忆。但王大娘的女儿做梦都想赶快搬走,她说,住上了带厕所的房子,才能找回点做北京人的感觉。 城中现状 旧城更新面临哪些问题? 旧城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很多地方政府都将旧城更新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旧城更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陷阱。实施不好,不仅难以改善居民生活,还会造成城市文化、历史文物等的破坏。 过度商业开发 了解到,国内这几年的旧城改造基本上采取的是大规模改造的形式,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市政府将旧城改造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鼓励国内外大房地产商带资参加。由于在市场机制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牺牲掉了城市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沈清基说:“这些项目一般表现为高容积率、高密度开发,而且由于用地狭小,应配套建设的绿地、文体设施、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往往被挤掉,造成基础设施的额外负担和土地超负荷利用,导致环境再度恶化。” 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库门等,都已经成为城市的象征。旧城历史传统街区是城市特色和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强度增大,加之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个别新建建筑高度、容量及功能与周围老城环境缺乏有机协调。部分传统特色建筑和院落被拆掉,对老城格局的保护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刘刚也曾对旧城更新做过深入研究。他告诉:“虽然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大规模改造后居住效果优于更新之前,但是开发商出于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追求而单纯追求容积率,一般采取的是单元式的板式或点式住宅,有时甚至一梯十几户,造成了绿地率、日照通风条件等满足不了国家规范等问题。高密度的人口聚集直接引发旧城区交通拥挤、建筑密集、历史文化保护难、城市发展空间不足、整体环境质量下降等多种问题和矛盾。” 规划编制存在不足 刘刚介绍,当前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缺乏深入研究的精神,缺乏对现状生态环境的细致分析,未充分考虑周围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现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前,纯物质规划也显得苍白无力。另外,旧城更新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缺乏整体层次的整体城市设计。例如在日常的规划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旧城插建项目,为其办理规划条件时,往往很难提出对其高度、形体、色彩等规划要求。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城市设计,规划管理找不到任何依据。 传统的城市肌理被破坏 研究表明,很多城市旧城更新规划往往注重旧城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忽视了对旧城肌理以及生活内涵、社区络的保护。旧城改造后原有的社会结构形态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的居住文化圈被冲破,原有社区邻里关系随之解体,而新的居住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又很难在短时间建立起来,由此而来的便是文化心理失衡,社区结构衰落。 另外,一些更新改造项目建造十几层、几十层的建筑群体,对旧城肌理造成破坏,而且这种高层建筑的外部形象及其形成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使人们变得越来越重视个性和隐私而忽略了共性与和谐。人情冷漠、思想保守甚至是抑郁症患者的比例大幅上升。 拆迁安置缺乏社会公平 沈清基认为,某些城市为追求政绩,不顾城市发展规律,好大喜功,急于求成,造成改造规模过大,速度过快,致使拆迁户安置困难,频频引发上访事件。媒体上经常报道的“最牛钉子户”有关,可能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 相关链接 旧城更新生态化的国外实践 对于旧城生态化改造的实践国外早有先例。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转化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国际影响比较大的实例为美国伯克利市。国际著名的建筑、景观、城市设计专家和生态活动家理查德·瑞杰斯特通过对这一城市的建设实践,阐述了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将现有城镇转化为生态城市的方法、步骤等。 此外还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巴西库里蒂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瑞典马尔默、日本北九州、加拿大温哥华、新加坡等。它们从绿化、建筑设施、法律规范、市民教育等各方面入手,打造绿色环绕、建筑节能、布局完善、空气清新的生态城。 另外,从1990年代后,国外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老城街区复兴的研究。1996年,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老工业区更新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在本地区建立循环经济,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将流出本地区以外的环境问题最小化,将一个老工业区和港区转变成一个现代城市的环境。 1996年,哥本哈根HEDE-BYGADE 街区城市生态更新综合运用了多项低能耗生态技术,通过多途径进行生态建设,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达到了可观的节能效果,并为老建筑的生态化改造提供新思路。
治疗灰指甲的药亮甲多少钱一盒脚趾灰指甲很严重怎么办
儿童甲沟炎灰指甲

-
-
冰丝带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这些场馆让人着迷搭配
冰丝带、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这些场馆让人着迷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简...
- 家装知识 2020-06-01
-
冰丝带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这些场馆让人着迷搭配
-
-
蠢到爆麦蒂再炮轰神经刀我没有贬低总冠军搭配
蠢到爆!麦蒂再炮轰神经刀:我没有贬低总冠军麦蒂北京时间9月9日,据美媒...
- 家装知识 2020-06-01
-
蠢到爆麦蒂再炮轰神经刀我没有贬低总冠军搭配
-
-
观澜湖NBA篮球冬令营下月开营搭配
观澜湖NBA篮球冬令营下月开营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由观澜湖和NBA合作的篮球...
- 家装知识 2020-05-27
-
观澜湖NBA篮球冬令营下月开营搭配
-
-
p家居商紧抓装修旺季开展促销大戏p
家居商紧抓装修旺季 开展“促销大戏”导读:春季往往是装修旺季,首府各...
- 家装知识 2020-02-26
-
p家居商紧抓装修旺季开展促销大戏p
-
-
p中国卫浴市场有量变无质变p
中国卫浴市场有量变 无质变中国卫浴市场本土行业的数量和分布可谓是琳琅...
- 家装知识 2020-02-21
-
p中国卫浴市场有量变无质变p
-
-
p家具不宜细碎大户型设计可以这么玩p
家具不宜细碎 大户型设计可以这么玩对大户型的装修设计,应该跳出装修谈...
- 家装知识 2020-02-20
-
p家具不宜细碎大户型设计可以这么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