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房地产开发商在最严厉调控下全身而退

2020-09-24 淮安装修公司

布局调整、资金突围、模式重构,令开发商在“史上最严厉调控”下全身而退

据国家周刊报道 调控大年,开发商仍然有一个丰收之年。

新年后,香港的内地股走出一波“小阳春”。“华南五虎”中的碧桂园()、富力地产()和雅居乐( 8 .HK),股价涨幅均超过10%;五矿建设(02 )、沿海家园()等小盘地产股,涨幅也冲过6%。

此前的2010年12月底,A股地产板块提前启动,万科()、保利()、金地(600 8 .SH)等多支地产股强势涨停,其后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股价的上涨,源于业绩的向好。

2010年12月1日,万科对外宣布,公司销售业绩提前一个月并不是寻根认亲。突破千亿元大关。调控之年,这家国内最大的地产开发企业交出了一份史上最靓丽的年报。

实现突破的不仅是万科。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布的统计显示,2010年共有6家开发商销售金额超过500亿元。即使排名第十的富力地产,年销售金额也达到 21亿元。相对于2009年,“前十”的门槛提高了100亿元。

在“史上最严厉调控”下,凭借过去数年间多轮调控中积累的应对经验,开发商全身而退。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轮地产调控尽管来势汹汹,但从最终的结果看,开发商仍敏锐的发现了调控中的盲点:二三线区域市场、高端住宅和商业地产。以万科为例,“坚持快速周转和战略纵深,做主流住宅,这是其2010年业绩突破的主因。万科已经大幅提高二、三线城市的业务占比,近90%产品为140平以下的普通住宅。”易居中国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布局调整只是应对策略之一。转战商业地产及对产品线做出调整,也成为开发商在调控盲点下套利的主要手段。

调控盲点

面对主管部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严防死守”,广泛布局二三线城市、乃至四线城市,成为多数开发商的选择。不少开发商高层与行业分析师均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正是此种战略调整造就了开发商2010年的销售业绩。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销售数据前二十家开发商中,一线城市的贡献率正在下降,由2009年的 9%降至2010年的 让我们对2011年、对 十二五 充满期待。0%;而二线城市的贡献率则由48%升至54%。

CRIC分析师崔琳表示,从区域成长性来看,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上升空间较大,尤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供了大量刚性需求。从政策及市场的稳定性来说,“二三线城市受调控的影响远远低于一线城市”。

国信证券首席地产分析师方焱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2010年业绩好的企业,无论万科还是恒大、碧桂园,他们都是二三线城市卖得好。”

尽管利润率有待提高,但政策风险使得开发商走出一线城市的脚步不断加快。

CRIC报告指出,以行业龙头万科为例,其2010年年内新增土地中近50%建筑面积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中海年内新增土地中 5%位于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地位几乎相当。

“大型开发商布局重心转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企业新增土地和项目的开发,三四线城市的商品住宅量成交无疑将迎来一轮高峰。”崔琳说。

布局的变化令开发商避过调控之手,而房价高企的背景之下,政策风险依然存在。从过去的数轮调控经验看,商业地产才是开发商真正的避风港。

“长远来看,做好商业地产,再反哺住宅也是调控下的一种办法。”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

依照国外经验,商业地产是住宅之后的更高级阶段。对仅有20年历史的中国房地产业来说,商业地产还远未成气候,但调控正在改变这一进程。

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将当前开发商的商业模式分为六类:快速开发的万科模式,侧重产业切入和城投平台的“胡雪岩”模式,起家于建筑施工的“前店后厂”模式,追求产业创新的“地产金融”模式,现金奶牛的商业地产持有经营模式和“住宅销售+商业持有”的万达模式。

“回归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根本,长期来看,销售+持有模式有着终极意味。”国泰君安首席地产研究员孙建平说。

置身北京东三环中路的建外SOHO楼下,对面赢嘉中心的楼顶已悄然立起万科的招牌。2010年10月21日,久陷“转商”传闻的万科在北京迈出实质一步,以11.5亿元购得这栋原属中信地产的写字楼,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随后表示,将投入 亿元重新改造此项目。对“只做住宅”的万科,这是转战商业地产以来最大一笔投入。


激素药
十堰白癜风去哪治疗
亳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