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蓑衣暖洋洋散文

2020-04-02 淮安装修公司

一袭蓑衣暖洋洋……(散文)

一袭蓑衣暖洋洋…散文。

李运祥彝。

一件件旧蓑衣,挂在黄土墙上。蓑衣上面,是几顶竹编并上了桐油的斗笠。竹笠上面,是横压下来的屋顶不挂着些蜘蛛丝和老鼠屎。屋檐上面,是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

像古老的中华农耕文明遗留的一片旧蝉蜕,它静静地吸附在我的老家那老屋的土墙和木柱上。乡风着了金色一样飒飒地吹拂着,似要为它拂去蒙在上面的岁月的积尘。世界一片沉寂,我似乎听到了蝉蜕中灌满的岁月的回响。

我伫立在蓑衣前,幽幽的目光,静静栖落在这具铠甲上,灵魂出窍。是的,铠甲!一具从古老的农事中的铠甲,一具沐浴过贫寒月色和萧瑟风声的铠甲,一具农民们曾经不止一代用来抵御过人生风霜、与命运苦斗的铠甲。

这具铠甲,由一根根乌黑的棕丝经纬有序织就。在我眼里那是一缕缕太阳的金光,因为它们曾带给我许多珍贵的温暖。也是一缕缕嘴角的苦涩,正是它们让我脱不去农民的身份;是一道道骤狂的雨帘,也是心头一丝丝不绝的希望;是行走中的消逝,也是消逝中的那丝丝沥沥挽歌。

若把这一根根乌黑的金丝缀连起来,或许就是我们农家传统农耕文明的线,它一头连着田地,一头连着炊烟;一头连着灾荒,一头连着丰收;一头连着苦难,一头连着安详;一头连着庄稼,一头连着肚子;一头连着挣扎,一头连着向往…它是古老农耕文明奔涌的血脉,也是被现代工业文明强行砍断的一根筋脉。

看着这具铠甲,我的眼前,幻化出我曾经在农村劳作的一幕幕:乡村的水田,细雨如织,乱珠跳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我们,手扶犁铧,吆喝着老牛行进。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今天让我回想起来都会令我五味杂陈的一幅农耕图”。

有一种味道,从蓑衣的一根根如发的棕线里透射出来叫五味杂陈,是种人生况味:

苦让我懂得人生是一种幸运,能过苦日子;咸是生命的原动力,有了盐,我的生命便有了力量;酸是生活的一丝悔意,警示着我的人生;辣是对生活的刺激,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甜是生活里的好味道,但甜蜜太泛滥,就容易滋生毒素。

蓑衣,对于我们这些出身于农家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物件。它具有塑料雨衣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可以遮风挡雨、护身保暖;二还透气、不闷热;三则是不易被风掀动起来而影响劳作;四五就是乏了可当坐垫、卧垫;五不易腐烂,能穿很多年。

在老家农村时,我已记不清自己穿过多少件蓑衣了,同家乡人一起下田干活几乎都不会忘了带上蓑衣。最难忘的是有一年夏天,大雨滂沱,涨大水,河水倒灌,冲的冲垮的跨,全村人都冲出家奔向塌坊点,一袭袭蓑衣最后都变成了挡洪水的工具,大家都不顾自己的身体,自觉地脱下蓑衣并在其间装上土石,让蓑衣躺在堤上垱水。

这样的事每年似乎都会发生,我们也就只能如此而已。

现在回想起来,蓑衣,成了我农耕生活和乡愁的记忆。它沉重,披在身上没有塑料雨衣那般轻盈;它沧桑,身上缀满岁月刀剑的砍痕。它是我们那代农民命运的化身、传统农耕文明的遗照。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文人们的蓑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隐士们的蓑衣。唯有自著蓑衣早放牛短蓑衣向雨中披船篷缺处塞蓑衣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出的农民的蓑衣。

这袭旧蓑衣,岁月烘干了它体内的血、体外的汗,也烘干了可能使它生长霉菌的水分。它地吸附在我们老屋那面黄土墙和木柱上,像记载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一张永不腐烂的护身符陪伴在家乡。

蓑衣,一条峡长的美,不在于草木茂盛幽,深,我穿上。泛滥灼热焰火燃烧在我身上,让血液融化在那片故乡的土地上,在那遥远的远方。

此时,黑夜又来临,想起那窗外的雨怎么还没有停止呢?就这样默默等待着,我顺手把那床灰头土脸的蓑衣披在身上,拔下一根,一头放在嘴上用牙咬着,一头用左手拉紧,再用右手食指弹搏,那些经年留存在记忆里的事和人,顺着那声音一一披着蓑衣慢慢走近我,在我的人生时光里越来越黎明越白净了。

棕榈四季棕皮长。

一叶一片共护杆。

一针一线蓑衣裳。

一袭蓑衣暖洋洋。

2017/0428日为劳动节提前草作。

宝宝脾虚怎么引起的包头治疗男科医院天津治疗男科医院

宝宝积食一吃就吐怎么办
活络油能对膝盖病有作用吗
海南治疗早泄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