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立足县情实际算好五笔增收账拓宽脱贫

2020-07-11 淮安装修公司

祥云县立足县情实际算好五笔增收账拓宽脱贫路

在脱贫攻坚中,祥云县立足县情实际算好五笔增收账,探索多种生产经营和就业增收法子,让贫困群众主动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增强脱贫造血功能。第一笔账:发展......

在脱贫攻坚中,祥云县立足县情实际算好五笔增收账,探索多种生产经营和就业增收法子,让贫困群众主动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第一笔账:发展规模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坚持以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一是在产业选择上下功夫。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单打独斗随大流观念

,以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着力打造百万亩的种植基地,同时引导和扶持发展一批畜禽养殖大户,以大户带贫困群众的方式,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全县发展特色种植产业44435.69亩,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交叉覆盖达3.3项以上;发展畜禽养殖149622头(只、羽),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交叉覆盖1.2项以上。二是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按照县有多业、一乡两特、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示范点,实施下庄镇、普淜镇、鹿鸣乡3个贫困乡镇整乡推进和2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等项目,打造青坡、力必甸等一批扶贫产业示范村,培植蚕桑、马铃薯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626户,打造全国名牌农产品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7个。三是在畅通销售渠道上下功夫。构建祥云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进一步扶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闯市场,通过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电商和物流园建设等,走出了电商+马铃薯电商+众筹+百合等路子,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第二笔账:流转土地,增加资产性收入

结合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需要,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2.2万亩,其中25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3274亩,土地年租金收入超过400万元。

第三笔账: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发挥县内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的优势,健全五个一批转移就业机制,采取有组织大批量地对外输出劳动力和县内就近务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转移就业力度。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253952人中,有132685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县内就业73932人),年务工总收入39.8亿元。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通过组织化劳务输出、引户入企县内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便务工等方式,累计让20643人实现就业稳定增收。

第四笔账:入社分红,增加资本性收入

鼓励愿意办理贴息贷款、自主经营效益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入股合同,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将贴息贷款入股龙头企业,由企业负责偿还本息,农户年终分红。2017年,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共帮扶38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股金分红收益1531.5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第五笔账:落实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性收入。一是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根据农户发展产业的类型、规模等,重点在种苗补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助。二是落实中央耕地地力提升保护补贴等各级政策性转移补贴。2017年发放中央耕地地力提升保护补贴3200万元,亩均62.8元;发放种植业保险补贴380万元、养殖业保险补贴229.8万元。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成立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工作指导组,抽调42名专业技术人员挂钩贫困村,帮助指导农业产业发展;选派农业科技人员挂包联系所有行政村(社区),开展定向技术挂包帮扶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产后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如何让子宫恢复的快
怎样让子宫恢复的快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