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声调辨识的

2021-11-09 淮安装修公司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唐]处忠《元和韵谱》。

北京晨报登录12306站发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明]真空《玉钥匙门法 歌诀》。

平声:哀者音高,安者稳定,莫低昂即高位保持稳定,符合五度标调法的55,同于今普通话的阴平调描述。

上声:厉者严肃,举者向上,严肃即正而有力,然后向高处上举。由于最低音不适合起读,最高音不适合用力音,24之间也不足于容纳猛烈波动的仄音, 14则前半下降过大,因此214成为最佳选择,与普通话的上声调吻合。

去声:清者明晰不折,远者影响至远,即声调的尽头,哀远道,哀者音高,谓去声起于高音,既有别于平声,必然下走,即直下至尽头,符合五度标调法的51,同于今普通话去声调。

入声:是缩短横向发音的急收短音,不同于普通话轻声的轻发短音。直就是不拐弯,无论声调是否有上下倾向。

综上可知,古声调尚未有现代阳平调,即普通话第二声调。古平声的阴阳是以声母的清浊来区分,并非声调。由于阴平这一种声调的字过多,虽比普通话多一个急收短音入声,仍然在声调抑扬顿挫的平衡上不如普通话。不过正宗切韵系的吴语有汉语中独一无二的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因此不会逊于普通话。

共 50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开卷有益。作家学者化,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对古代语音声调的辨识,有助于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古韵艺术。本文作者详细解说唐元和韵谱所言的平上去入声调。让读者对此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赏读。 【 云水之间】

1楼文友: 16:10:08 古代声调应该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然后每种声调都各分阴阳。在我们的方言演变之中,各自保留了古代声调之中的某几种,不过,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广东话,它保留了三种入声。普通话以北京音我基础音,所以保留了其中的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另外,所谓的古代声调,指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古代声调,这也是有不一样的,根据桥本万太郎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国南北方的方言之中,看出方言和古汉语发音(当然也包括了声调之间的关系)。

抄书,不等于是创作文章。

回复1楼文友: 16:17:4 声调只是影响发音的因素之一,有不同意见很正常。 抄书 之说是何意?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伊春白癜风医院
上海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