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三大沙漠握手内蒙古阿拉善盟是怎么做的哈

2022-01-07 淮安装修公司

驱动盘(7)和主轴固连在一起 新华呼和浩特1月5日电(达日罕 于嘉)漫山遍野的灌木林带,层层叠叠的绿色屏障。放眼望去,曾经的黄沙踪影不再,唯有高矮不一的沙生植物固守一方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的 布和、巴丹 、腾格里三大沙漠,曾一度 彼此吸引 ,想要 握手会合 。为了斩断 沙魔 的进路,阿拉善盟近年来依托因地制宜的防沙治沙措施,筑起一道道 绿色长城 ,在往日风沙卷尘的土地上,书写遏制沙漠扩展的壮丽诗篇。

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乔永祥说: 与风沙抗争了几十年,我们走过一些弯路,近些年探索出以灌木为主,灌木、乔木和草相结合的有益经验,并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等方式合理利用,打造出我们特有的生态建设格局。

据当地林业部门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生态建设,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长350公里、宽3公里至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 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长110公里、宽3公里至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巴丹 沙漠东南缘形成一定的锁边林带,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局地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在巴丹 沙漠南缘、阿拉善右旗(县)境内红褐色的雅布赖山脚下,几年前人工播撒下的柠条、白刺等沙生植物种子,已经变为茁壮成长的树苗,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 它们蕴含了每个治沙人的心血。 阿拉善右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张有拥说, 别看这些植物个头小、较单薄,却对阻止巴丹 沙漠与腾格里沙漠 握手 起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由于气候干燥、大风肆虐、人类活动等影响,横贯阿拉善盟的巴丹 沙漠边缘梭梭林等植被面积多年来持续减少,黄沙以每年15米至20米的速度南侵,向腾格里沙漠靠拢。

张有拥说,2010年,阿拉善右旗启动巴丹 沙漠东南缘雅布赖山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并采取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的措施,在两大沙漠之间实施封沙育林、人工造林、机械压沙,以逐渐形成的封沙育林带和人工生态绿洲带阻断两大沙漠 握手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目前,这些措施的效果已经显现。

在广袤的腾格里沙漠东缘,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乡)浩坦淖日嘎查(村)自1992年起实施飞播造林,曾经满是飞沙走石的荒芜大漠,如今遍布花棒、沙拐枣,随风摇曳摆动,四处生机盎然。

过去房前屋后都是沙丘,草本来就很少,羊没有草吃都很瘦,收入又低,人也快生活不下去了。 牧民王翠英感慨地说, 现在草木多了,风沙也少了,生活好了很多。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阿拉善盟累计飞播造林502万亩。特别是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的治沙锁边林带,把腾格里沙漠向 布和沙漠扩展的苗头紧紧压制住。

在 布和沙漠西南缘的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芒来嘎查,震撼人心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梭梭林。它们虽然个头不高,但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列队,如坚守阵地的士兵一般,在身后淡蓝色贺兰山的映衬下,仿佛一支等待着黄沙侵袭、拼死抗争的队伍。

这些梭梭阻止 布和沙漠扩展蔓延,不光保护了黄河、贺兰山和附近的铁路,还使得牧民能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增收。 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说,这片沙漠的边缘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适宜人工种植梭梭,当地从2011年起规划了40万亩梭梭造林地,目前已完成35万亩造林面积。

过去的芒来嘎查风沙肆虐、土地贫瘠,许许多多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另谋生处。吴维忠和妻子何美英当时家里有400多只羊,因为风沙侵蚀、寸草不生,每年羊出栏赚来的钱,除了补贴家用,还要花费很大一笔钱买草料。

2011年,林业工作人员和当地一些牧民合作种植梭梭,边试验、边生产、边推广,逐步提高梭梭苗成活率。2014年,渐成规模的梭梭林明显改善了当地环境。 天上的风沙少了,地上的明沙不见了,邻里乡亲也搬回来造林了。 吴维忠说,每造一亩梭梭,旗里补贴60元,嫁接的肉苁蓉长成后,还能卖了赚钱。

肠道敏感
艾得辛与来氟米特哪个治疗类风湿效果好
孕期便秘怎么办
为你推荐